<table id="pilhl"><option id="pilhl"></option></table>
      1.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搜索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雪松路9號(蘇家屯區政府東側) 乘車路線:333路、324路、335路、327路均到中醫四院下車即是

        版權所有: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遼ICP備16006218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沈陽

        >
        >
        >
        每月廉政 黨員就要不怕困難

        每月廉政 黨員就要不怕困難

        分類:
        廉政新聞
        作者:
        來源:
        監察科
        發布時間:
        2023/03/01

        黨員就要不怕困難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 王奇 

        遼寧省中西醫結合醫院2023年3月黨風廉政建設學習材料)

        “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近日,以“七一勛章”獲得者、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真實事跡改編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引發熱議。黃大發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帶領村民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

        凝心聚力、百折不撓,盡顯鍥而不舍的愚公本色。“一定要想方設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米飯。”1958年,黃大發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長后許下承諾。這個決心一下,就是一輩子的奮斗與堅持。“一兩百號勞力,能鑿通三座山?”面對鄉親們的質疑,黃大發撂下狠話:“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許下的誓言。隨后,黃大發帶領200多人,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天外來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群眾給這條渠命名為“大發渠”,并親切地稱黃大發為“大山里的愚公”。

        開鑿水渠時,需要先測量炮眼,然后放炮炸石,此時必須從300多米的懸崖頂,把拴著纜繩的人一尺一尺地往下放,最后懸在絕壁處施工。當時協助修渠的施工隊望而卻步,給多少錢也不干。黃大發當時說,我先給你們干一段,然后你們再繼續干行不行?大家看黃大發帶頭,逐漸克服了恐懼心理。后來有人問黃大發怕不怕,他說:“我一人怕,其他人也會怕。共產黨員你怕犧牲行嗎?那些先烈拿身體去堵槍眼都要干,就是要有膽子。你都怕,誰還敢下去?”

        一心為民、毫無怨言,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提起草王壩,當地人都熟悉這樣一句話,“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飯,過年才有米湯喝。”吃百家飯長大,黃大發對鄉親們心懷感恩,漸漸萌生了一個樸素而又堅毅的信念:一定要讓大伙兒喝上干凈水,吃上白米飯。“共產黨員就是要干一輩子,我的夢想就是把家鄉建設好。”黃大發說。正是對草王壩深沉的愛,一心為民的無私情懷,他36年為夢想跋涉,滄桑了面孔,但初心始終不變。絕壁鑿天渠,渠通百業興。引水、修路、通電,黃大發三大愿望一一變成現實,昔日草王壩,如今已變為團結村。在黃大發帶領下,2019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

        “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只要干得動,就會一直干。”如今,年逾八旬,早已退休的黃大發每天仍佩戴著閃亮的黨徽,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黨員干部要以黃大發為榜樣,以干事不避難的進取精神,始終把群眾放在心坎上,以擔當作為的實際行動,在平凡崗位干出不平凡的業績。